查看原文
其他

薇依论《安提戈涅》

薇依 经典与解释 2021-10-07

在谈论肃剧的文章中,《安提戈涅》写得最早,大概在1936年左右。这篇短文以浅显动人的文字重述了索福克勒斯的《安提戈涅》,最早发表在战前的一份工厂自办杂志(《私语:罗西埃专刊》),后来收入《古希腊之源》。在写给杂志主编(据说也是工厂的负责人)的信中,薇依谈起一个老计划,就是“让大众有机会接近我本人极其喜爱的古希腊经典,这比历代法语文学更能深入大多数人的心”。

薇依论《安提戈涅》


大约两千五百年前,希腊人写下了极美的诗。如今,只有那些专门从事研究的人才读这些诗,这是很可惜的。因为,这些古老的诗满含人性,贴近我们的生活,与每个人息息相关。比起在图书馆里穷尽一生的学士来说,普通大众,也就是那些懂得何谓抗争和吃苦的人,更会为这些诗所感动。

 

在这些古老的诗人之中,索福克勒斯是最伟大的一个。他写下了许多戏剧作品,有肃剧,也有谐剧;我们如今只知道他的几部肃剧。在这些肃剧里,主人公往往是一个勇敢而骄傲的人物,独自对抗某种难以忍受的苦痛处境。他承受着孤独、苦难、耻辱和不义的重负;他的勇气也会时时破碎;但他始终坚持良善,没有放任自己在不幸中沦落。这些肃剧尽管很惨痛,却从不让人心里感到悲哀。读者反而从中获得公正从容的感受。



《安提戈涅》正是这样一部肃剧。它讲述了一个人孤独无依,起而反抗自己的祖国、国家的法律,和国家的统治者,当然,她很快被处死了。


故事发生在一个名叫忒拜的希腊城邦里。有兄弟两人,在父亲去世之后争夺王位。其中一个迫使另一个流亡他乡,并登上了王位。流亡的那个在外乡找到援助;他率领着一支外邦军队,回来攻打自己的城邦,企图夺回权力。战争爆发了;外邦军队纷纷溃逃,但兄弟两人在战场上相逢,相互残杀致死。


他们的叔父成了国王。他判决,兄弟两人的尸体不应享受同等的安葬待遇。其中一个为保护城邦而死,他的尸身应得到法定的城邦礼葬。另一个为攻打城邦而死,他的尸身应丢弃在荒地上,任凭野兽和乌鸦前来吞噬。要知道,在古希腊人的思想里,再没有什么比死后受到这等对待更严重的不幸和耻辱了。国王把这个判决宣告给城邦公民,并声称,谁要是企图安葬那具受咒的尸体,将会被判处死刑。



死去的兄弟两人还有两个小妹妹。其中一个叫伊斯墨涅,像我们常常见到的那样,是个温柔又腼腆的女孩儿;另一个叫安提戈涅,却有一颗多情的心,和一份英雄般的勇气。她不能忍受自己兄弟的身体遭受如此可耻的对待。在两份效忠的使命之间,一是忠于挫败的哥哥,一是忠于战胜的城邦,她一刻也没有犹豫。她拒绝放弃自己的兄弟,尽管城邦和人民从此诅咒了有关这个兄弟的一切记忆。她决心不顾国王的反对和死亡的威胁去安葬那具尸体。


整部肃剧在安提戈涅和伊斯墨涅的对话之中开场。安提戈涅寻求伊斯墨涅的帮助。但伊斯墨涅吓坏了,她是个天生顺从而非反抗的人。

 

我们不得不服从最强权的人,

奉行他们的命令,就算是更严酷的命令。

我只能服从当权的人,

天生做不到反抗国家。

 

在安提戈涅的眼里,这种服从就是懦弱。她决定单独行动。

 

与此同时,忒拜人正为胜利和重获的和平而欢欣不已,庆祝新的黎明的来临:

 

……阳光啊,

你给忒拜送来最灿烂的光,

你终于发亮了,

金子般的白昼之眼哦……

 

人们很快察觉,有人试图安葬尸身。他们没花多少时间就发现是安提戈涅,把她带到国王面前。国王认为,这件事首先涉及权威的问题。法令要求人们尊重统治者的权威。从安提戈涅的所作所为,他首先看出违抗法令的行为,其次则看出勾结国家敌人的行径。因此,他的言辞毫不容情。而她丝毫没有否认。她明白自己的行动败露了,却一点也没有慌张。

 

在我看来,你的命令不能有多少权威,

比起天神未写成文也永不失效的律法。

所有这些在场的人全会赞同我,

若不是恐惧堵住他们的嘴,早就说出来了。

但是,君王享受太多的特权,

尤其还能为所欲为,言所欲言。

 

他们之间展开对话。他从国家的角度来评判一切;她则置身于另一个看似比他高明的角度。他强调,那兄弟两人并不是在同一种状况下战死的:

 

“一个是攻打城邦,另一个是保卫城邦。

难道要同等对待正直的人和有罪的人吗?”

“谁知道死者会不会接受这样的区别?”

“仇人就算死了也不能成为朋友。”

“我的天性不是跟人去恨,而是跟人去爱。”

 

面对如此触动人心的言语,国王以判定死刑作为回应。

 

好啊,那你就只管往冥土去吧,你要爱就去爱他们。

 

伊斯墨涅来了;她想分担姐姐的命运,和她一起赴死。安提戈涅不答应,努力安抚她。

 

你选择生,我选择死。

勇敢点,活下去。我的灵魂却早已死去。

 

国王让人带走这对年轻的姐妹。但他的儿子,安提戈涅的未婚夫,前来替自己心爱的人儿求情。在国王看来,这不是别的,而是对他的权威的又一次冒犯。当年轻人说众人同情安提戈涅时,国王怒火中烧。他们的讨论很快上升为争吵。国王大喊道:

 

“难道不是由我一个人来治理这个国家吗?”

“没有哪个城邦是只属于一个人的城邦。”

“难道城邦不归统治者所有吗?”

“这么说来,你大可独自在沙漠中做个好国王。”

 

 

国王固执己见;年轻人怒气冲冲,却一无所获,只好绝望地离开。在场的几个忒拜人开始赞美爱情的力量:

 

爱情啊,你战无不胜!

爱情啊,你无处不在!

你日夜守在

少女们的娇颜里!

你漂洋过海,

步入荒野农家。

谁也躲不过你,无论天神,

还是朝生暮死的凡人!

谁遇上你,谁就疯狂。

 

这时,国王押着安提戈涅上场。他捆住她的双手,把她带上刑场。人们将不杀死她,因为,希腊人认为,让一个年轻女孩儿流血是不祥的;但他们的做法更可怕。他们将活活埋葬她。他们把她丢进一个石窟,用石头封死,让她在里面忍受饥饿和窒息,慢慢死去。她活着的时间没剩多少了。在这般残酷的死亡面前,一直支撑着她的骄傲也破碎了。她哭唱道:

 

祖国的人民啊,看着我,

我踏上最后的路程。

我看见最后几缕阳光,

从今后再也看不见了。

 

周围的人没有给她一句好话。在国王面前,他们避免做出友好的示意。他们只是冷漠地提醒她当初还不如顺服算了。国王以前所未有的粗暴语气命令她不要拖延时间。但她不能让自己保持沉默:

 

他们现在捉住我,要把我带走。

我尚是处子,没有丈夫;我没听过

婚歌,也没养育过儿女。

我这样被抛弃,无亲无友,

人还活着就要去死者的坟里。

我究竟犯了哪一条神律呢?

为什么我这不幸的人还要

仰仗神明呢?谁能来保佑我呵?

我的虔敬反得了不虔敬之名。

倘若在神面前这死罪是应得的,

我在苦难之中也必会认罪。

倘若他们有罪,我也不愿他们受苦

超过他们强加给我的不公平对待。

 

国王没了耐心,强行带走她。他把她推进石窟,让人用石头封住,回到宫中。但现在轮到他开始受罪了。有个能预见未来的先知赶来告诉他,他若不放了安提戈涅,就要遭受最可怕的不幸。在漫长而激烈的争执之后,国王妥协了。人们打开石窟,发现安提戈涅已经死去;她在石窟中绞死了自己;她的未婚夫当时正紧抱着她的尸身。那个年轻人自愿被囚禁在这石窟当中。他看见自己的父亲,站起身,在无助的狂怒之下,他当着他的面自杀了。王后听说儿子自杀的消息,也跟着自杀了。人们跑来告诉国王这个消息。这个原本深谙统治之道的人,在悲哀面前彻底崩溃了。忒拜人做出如下总结:

 

傲慢的人的狂言妄语会招惹可怕的不幸,这使人老来才学会审慎。

 

摘自《柏拉图对话中的神》


薇依以独特的睿哲引领我们重新接近那些耳熟能详的古希腊诗人,使我们看到,当下人类的困境恰恰扎根于现代人文精神对古典精神的误解。


《柏拉图对话中的神》

[法]西蒙娜·薇依 著

吴雅凌 译

相关阅读:

西蒙娜·薇依:一种幻想,及其坚硬

西蒙娜·薇依:致贝尔的信

书讯 | 柏拉图对话中的神



长按二维码,关注 经典与解释 (HX_classici)


: .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,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,轻点两下取消在看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